传统的包括一些流水线的生产中,各个工序和部门之间分割开,独立按照自己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将加工完的产品送往下一个工序和部门。而在这种过程中,考虑到多次搬运的高昂成本,通常都将生产完成的产品先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再运往下一个过程,因此会有大量的在制品库存。 除此之外,由于各个工序和部门的生产能力有很大不同,因此在生产能力比较差的瓶颈工序和部门前也会产生在制品库...
传统的包括一些流水线的生产中,各个工序和部门之间分割开,独立按照自己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将加工完的产品送往下一个工序和部门。而在这种过程中,考虑到多次搬运的高昂成本,通常都将生产完成的产品先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再运往下一个过程,因此会有大量的在制品库存。
除此之外,由于各个工序和部门的生产能力有很大不同,因此在生产能力比较差的瓶颈工序和部门前也会产生在制品库存的堆积。而JIT(准时制生产方式)就要消除这些所带来的在制品库存浪费,需要建立一种更加优化的生产方式,保证要生产的产品在各个工序和部门之间平滑地流动,以达到适时适量地目的,从而消除在制品库存。
精益生产连续流的重要表现方式为一个流生产模式,要保证一个流的运行,需要生产同步化。JIT(准时制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同时采用了很多具体的技术,其核心思想是采用“一个流”模式的生产,而具体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设备和人员的重新配备、后工序领取以及确定生产节拍等。
“一个流”模式
对“一个流”模式的理解,可以参照《精益生产方式》一文中的定义,即:“指将作业场地、人员设备(作业台)合理配置,使产品在生产时,每个工序最多只有一个在制品或成品,丛生产开始到完成之前,没有在制品放置场地和入箱包装的作业。”可见,一个流是一种使得产品能够在各道工序间无间隔流动的一种方式,从而减少大量在制品以及过多无效搬运的浪费。具体的生产工程中保证加工完成就立即传送到下一工序,同时对本工序的加工质量进行检查,从而避免后继工序的无效劳动。而为了在技术上实现“一个流”的模式,JIT(准时制生产方式)对于制造相关的设备配置等都进行了重新的规划。
设备与人员配置
传统的设备配置与布局是按照功能相近的原则进行安排,即将同一类型的机器设备放在一起,操作人员一般只对功能相同的一类设备进行操作,加工完成后,等到一定的批量后运送到下一个功能区域。一般这种方式也被称为水平布置。而为了避免大量的在制品库存,JIT(准时制生产方式)采用了垂直布置,同时一般在布置时考虑具体前后工序,最大范围的减少中间搬运。所谓垂直布置就是按照工序来布置加工设备,一套加工制造过程中衔接的加工设备布置在一起,并且有效地连接起来,从而保证产品是“一个一个”地进行加工,而不是“一批一批”。而人员配置上,则是每名员工可能会控制多台设备进行多工序操作,这样才能与连接起来的设备相适应。而考虑到当加工中的产品进入下一工序时,操作员工也要相应移动到下一设备以进行操作,因此设备通常会排布成“U”型,以减少员工的中间无效移动距离。同时“U”型排布可以使产品加工完成后返回起点,以便使得原材料的取出点与完成品的放置点相近,可以减少操作员工完成一次加工流程,进入下一次加工流程时的移动距离。
制定生产节拍
在“一个流”的生产方式中,除了设备排布和人员配备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组织生产。生产节拍,简称节拍,又称为线速,是控制生产速度的指标。具体来说,生产节拍是指生产一个产品所需时间。
生产节拍=每天的正常额定生产时间/每天所需要完成的产品数
例如一家企业每天实际正常生产时间为6小时,而计划每天的完成数为200个产品,则生产节拍为:6小时X3600秒/200台=216秒。
JIT(准时制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与传统方式的要求不同。传统方式是最大化生产能力,要求保证在正常加工时间内总产量最大。而JIT(准时制生产方式)要求的是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量,从而减小库存等浪费。因此,JIT(准时制生产方式)需要借助平衡生产节拍,来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力与需求相适应,同时不产生生产线某个环节不符合节拍,过快或者或慢等现象,避免产生产品积压或者生产线停顿等。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精益”,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
包括众多知名的制造企业以及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在全球范围内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应用并发展,促使了精益生产理论和生产管理体系的产生,该体系目前仍然在不断演化发展当中。从过去关注生产
现场管理的Kaizen转变为库存控制、生产计划管理、流程改进(流程再造)、成本管理、员工素养养成、供应链协同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概念设计,产品开发,生产线设计,工作台设计,作业方法设计和改进)、
质量管理、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发及销售管理等企业经营管理涉及的诸多层面。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
不同的企业在行业特点上不尽相同,就拿流程行业和离散行业来说,流程行业,比如化工,医药,金属等,一般偏好设备管理,如
TPM管理(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因为在流程型行业需要运用到一系列的特定设备,这些设备的状况极大的影响着产品的质量;而离散行业,比如机械,电子等,LAYOUT,生产线的排布,以及工序都是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离散行业注重标准化,JIT(Just In Time),
看板管理以及零库存。